潘锡存,男1943年出生于乐清,现定居杭州,杭州手工活态馆石雕展示区负责人,高级工艺美术师,中国玉石雕刻大师,中国石雕艺术大师, 浙江省工艺美大师、浙江省“青田石雕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自幼酷爱绘画,幼时学习木浮雕技艺,后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,把黄杨木雕的镂雕技法融入石雕,擅石、木人物花卉等创作,从事创作近60多年一直秉承“追求艺术、创造完美”的宗旨,将国画的构图章法与雕塑的简约造型手法运用到石雕艺术中,并结合石材的特殊纹理因材施艺、巧色应用,形成独特的风格。并开创“巧雕”技法,使石雕艺术表现更为丰富,为传承及创新民间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,被称之为当今”石雕艺术界的一缕阳光”;
1998被评为“浙江省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”;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“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”荣誉称号;2008年被评为“中国玉石雕刻大师”;2012年被国家轻工业联合会(原轻工部)授予“中国石雕艺术大师”荣誉称号。他创办了乐清市潘锡存石雕研究所和青田县石魂石雕艺术馆,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青田石雕协会副会长,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等职。
潘老师在创作大量作品同时不忘培养和发掘接班传承人,培养的学徒有:潘存平(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)、潘建羽(浙江省优秀技术人才)、潘亦乐(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)潘海宾(中国玉雕工匠、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)、潘亦武等、为我国的传统石雕事业的传承作出贡献。
其作品先后被《人民日报》《雕塑杂志》《浙江日报》等权威刊物刊载发表,国内知名博物馆收藏, 多次获国家级展览金奖。
石雕的文化艺术综合价值极高,最大的特点是根据材料的形状颜色构思创作,故每件石雕作品都是孤品,这些作品被雕刻或设计者赋予了灵魂,反映出社会生活,也表达了艺术家的审美感受、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。石雕的历史可追溯到遥远的旧石器时代,我们的祖先除了用石头制作劳动工具以外,还以石头作为装饰品,距今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,便把磨光的美石钻上孔,做成项链戴在颈部,以此衬托人体之美。商代殷墟文化时期,石雕艺术绽放夺目光彩,唐代达到中国雕塑史的最高峰,明清时期则广泛用于建筑。石材用于篆刻可追溯到元代,王冕偶得灯光冻(青田石)入印,开启文人篆刻之先河。其中彩石雕刻以浙江青田、福州寿山等为主要产地。福建寿山石、浙江青田石、浙江昌化鸡血石、内蒙古巴林石被称为四大国石,在艺术表现技法上可分为浮雕,圆雕,镂雕,透雕等多种形式。由于石雕艺术技术性强,雕刻艺人不但要有较强的艺术敏锐性,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,所以目前面临后继乏人的状况。2006年,青田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。